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5日電 (徐琴)“同志!上次你來咨詢的事,經過我們調查了解,現在情況是這樣的……”8月5日上午,廣元市利州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賈勇在該中心接待大廳值守,耐心地向前來辦事的群眾介紹情況和講解法律知識。
賈勇還是廣元市利州區第八屆人大代表。多年來,一直秉持“群眾事、無小事”的理念,扎根基層一線。在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把學黨史與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彰顯了人大代表的為民風采。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時刻謹記為為民代言,為民服務,不辜負人民群眾對我的信任。”賈勇說,作為是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要在自己的工作中,運用法律武器保障群眾利益不受侵害,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賈勇介紹,法律援助工作是直接和群眾打交道,針對特殊群體、特殊案件等都是面對面的免費服務。免費服務包括:贍養撫養費、農民工欠薪交通事故、醫療糾紛、軍人軍屬、未成年人可能判刑的、聾啞人等,還需提供低保證明、年收入3500元以下等相關證明。近期,他們就幫白朝鄉鵝掌村村民馮某追回在外務工的工資。馮某一行13人在陜西西安某工地務工,被拖欠工資12萬余元,多次討薪未果,向利州區法援中心申請援助。數九寒天,賈勇不畏寒冷路遙,遠赴千里,作為馮某等人的代理人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多方收集證據,據理力爭,最終在當地法院主持下與對方達成調解協議,欠薪單位當庭支付了所欠工資。
賈勇經常給部門同事講:“農民工朋友賺錢不易,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維護合法權益。”不僅這樣說,他們也是這樣做的。利州區法援中心多次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活動,提升農民工法治意識,暢通維權綠色通道,為農民工朋友們站臺撐腰,不僅在春節為農民工朋友們送上溫暖人心的法治紅包,也讓他們在平日里感受法治的關愛和呵護。

“每次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了難題,看著群眾不再一籌不展,也不用再多跑冤枉路,我也很開心。”賈勇介紹,前不久,利州區金洞鄉天景村的鄧某因工傷產生了賠償糾紛,經過多方協調,歷時3個月,最終賠償事宜雙方協商達到一致。2020年1月,鄧某在九寨溝縣的某建筑工地務工,不慎墜落,鑒定為一級傷殘,癱瘓在床。由于出院后的費用爭議比較大,對口幫扶干部幫助找到法律援助中心,在沒有辦理工傷保險的情況下,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用人單位全額支付費用。賠償有分期或者一次性支付,計算的一次支付費用是160萬元,用工單位只支付120萬元,雙方產生爭議。在法律援助的幫助下,最后協商147萬元,通過分期方式支付。于2021年6月,所有賠償費用已全部到位。
當問及協調過程時,賈勇說,出于對困難群眾的關愛,與對方說法施禮,勸解對方要有社會責任感,對群眾要盡企業的社會責任等,最后終于解決了鄧某的困難。
“他這個賠償如果要走司法程序的話,至少要兩三年。”賈勇介紹,工傷糾紛的正常處理程序是先確定勞動關系,經過仲裁一審二審三審,需要一年時間;再工傷認定,一審二審,最后在仲裁;認定后再進行一審二審判決,加上執行大概需要三年時間。
“我們要多走村入戶宣傳法律法規,提升老百姓法律意識,要暢通全區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的綠色通道。”近年來,賈勇多次帶領法援中心同志深入貧困村開展法治宣傳活動,舉辦法治專題講座。重點宣傳《民法典》《法律援助條例》等法律法規知識,提升群眾的法治意識。據統計,今年1月-6月,利州區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案件210件。其中,為116名被告人指派法律提供法律援助,通過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維護了他們的合法權益,彰顯了司法文明,使他們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據了解,利州區法律援助中心于2003年創建,至今已18年,幫助群眾解決了很多困難事。人大代表賈勇在法律援助中發展揮了重要的作用,是全區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典型人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