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7日電 (羅晶 呂黃梅 趙涔怡)記者17日從綿陽北川縣委宣傳部獲悉,近年來,北川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大力培養高山生態白山羊養殖,促進全縣白山羊的品牌化、優質化、產業化,助力鄉村振興。
在北川羌族自治縣白什鄉星河村1組,金富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國彩正忙著給白山羊喂食。50歲的李國彩告訴記者,之前一直在家種厚樸、重樓等中藥材,2012年她看到養殖白山羊前景好,便自己花了6萬元修圈舍購買白山羊,開始發展生態養殖。

“我們白山羊是老品種,雖然跟其他山羊相比,長勢要慢一點,但是它吃的是中藥材,喝的是山泉水,肉質更細、更嫩,羊肉味也更濃一些。”李國彩告訴記者。
白什鄉海拔高,森林覆蓋面廣,為養殖白山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是,萬事開頭難,李國彩在養殖初期就遇到了困難。
“開始養羊的時候缺少技術,繁殖成活率非常低。后來,縣上畜牧部門不僅給我們技術指導,還帶領我們出去實地考察,學習別人的養殖經驗。現在,我們的白山羊長勢才會這么好。”李國彩說。
在縣級有關部門和白什鄉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指導下,如今李國彩采取“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養殖模式,存欄白山羊700余只,累計吸納50多個村民在農場就業,每年還為村集體經濟分紅3萬余元,真正成了鄉親們發展致富的“領頭羊”。
45歲的賈會容是白什鄉星河村1組村民,以前因為要照顧老人、小孩,不便外出務工,現在就近在農場上班,一年能掙2萬多塊錢。“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喂羊、收草、除糞,家也照顧了,錢也掙到了。”賈會容說。
據悉,2009年,北川白山羊被農業部納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名錄》,可見這一白山羊品種的獨特與珍貴。近年來,北川羌族自治縣全面推進白山羊特色養殖及白山羊品種保種繁育基地建設,以家庭農場為依托,在白山羊養殖過程中與中羌藥材種植有機結合,圍繞厚樸葉喂羊、羊糞還林還地增肥循環發展的有機發展道路,通過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引領,創新產業幫扶模式和利益鏈接機制,持續鞏固白山羊產業發展。截至6月底,北川共出欄白山羊5.58萬只,存欄6.98萬只,為鄉村振興增添了“羊助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