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6日電 (張震宇)在都江堰外江灌區三合堰取水樞紐中控室,工作人員正在目不轉睛的盯著屏幕,對包含以三合堰引水樞紐為中心,西河上游500米,下游1700米和以三合堰干渠進水閘為起點至三合堰一級電站共1600米的樞紐范圍進行無死角監控。

近日,外江灌區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示范灌區通過省級驗收,標志著外江灌區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我們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只是從硬件方面,而是體現在組織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供用水管理、經濟管理五大方面。”都江堰外江管理處工程科科長林擁軍說。
2018年開始,在無成熟案例可學習借鑒的情況下,外江管理處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目標,在都江堰灌區率先啟動了內控建設工作。在三合堰取水樞紐的一臺卷揚式啟閉機上,一個二維碼很是引人注目,“我們的檢修人員只需要使用手機掃描這臺啟閉機的二維碼,系統就會識別到是哪一臺啟閉機出了問題。”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到。
走進外江管理處財務大廳,大廳內部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外江管理處智慧財務從2018年4月建成并投入試運行,工作人員可以在系統中進行網上報銷、賬務處理、移動審批建設等操作,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傳統報賬時,職工需持手工填制的報銷憑據找相應領導進行逐級審批,最長需要一周才能完成報賬業務,而現在一筆報賬業務從票據掃描開始至支付完成最快只需10分鐘左右。
“在智慧財務建成后,各站取消了會計、出納,只分設一名報賬專員,財務核算集中在財務大廳,財務信息共享,財務收支管理更為統一化、規范化。8”都江堰外江管理處財務科科長周蘞說到,通過智慧財務建設,整合了外江處財務人力資源,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財務人員也由原來的21人縮減至10人,節約了50%以上的人力。
都江堰外江管理處表示,下一步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盡快在智慧灌區、河湖保護、水系連通、水資源管理、高效節水灌溉等方面推進內容融合、資源整合、信息共享,走出一條具有外江特色的灌區融合創新發展之路,樹立行業標桿,合力共建“灌區榜樣”,為水利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