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9日電 近日,綿陽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臺接到一個特殊的求救電話,一名男子稱自己心灰意冷,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民警和心理醫生長達35分鐘的耐心引導與安撫下,經過警醫聯動的全力救援,這名男子成功獲救。
“您好,這里是綿陽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臺,請講!”“同志,我沒辦法活了,可幫我通知家人處理我的后事嗎.....”事發當日18時30分,綿陽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臺接到一名男性群眾報警,稱因感情糾紛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時間就是生命。接警員董浩一邊用溫和耐心的語氣安撫對方,一邊引導交流,與報警人建立信任,同步獲取關鍵信息,手指飛速在便簽上寫下:“高水川交大橋中央,輕生意向。”示意同事通知附近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同時,啟動“警醫聯動”處置機制,聯動新開通的“12356”心理援助熱線,讓24小時在線值守的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醫生與報警人直接對話。“同志,你身邊有沒有可以坐下的地方,有啥子困難跟我們說,我們一定幫助你....。.”心理醫生運用專業技巧緩解其心理壓力,為現場處置爭取寶貴時間。
35分鐘后,對講機中傳來好消息:“報告,人已救下,暫無生命危險。”轄區民警抵達現場后,聯合心理醫生成功打消報警人田某輕生念頭,避免了一場悲劇發生。得知群眾轉危為安,接警員懸著的心這才放下,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中,“警醫聯動”機制合作內涵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秒級響應”作戰鏈。在接到此類警情后,警方會迅速鎖定報警人所在位置并指令周邊警力趕到現場開展救援,同步聯動“12356”心理援助熱線,及時對報警人采取專業的心理疏導。
專業互補下,實現1+1>2的救援效能。民警趕到現場實施救援、穩定現場秩序,防止報警人實施極端行為。心理醫生依托心理援助專線,實現“110+心理專家”三方聯動,填補了傳統接警中專業心理干預的空白。同時心理醫生全程介入,有效降低報警人極端行為風險,體現“科技+心理”融合處置的優勢。
多部門協同響應,構建救援閉環。110報警服務臺、轄區處警單位、心理援助團隊的無縫銜接,短時間內便可完成“接警--定位--干預--救援”全流程,展現出應急處置能力的高效率。該機制運行以來,已成功聯動處置多起相關求助警情。
“警醫聯動”不僅是機制創新,更是綿陽市公安局對“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動詮釋。工作機制運行后,除了開展好“線上干預、線下聯動”工作,警醫雙方還將逐步增添涵蓋隨訪建檔、專業培訓等多項工作措施,心理醫生定期對110接警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專業強化培訓,傳授專業溝通方法、技巧和處置策略,充分發揮好公安機關及時性和醫護力量專業性的職業特點。
“有了心理專業力量加入,以他們特有的溝通技巧,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求救人擺脫情緒困境,同時也為線下應急處置爭取必要的時間和條件。”綿陽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下一步,綿陽市公安局將繼續探索完善“警醫聯動”機制,將“12356”免費心理援助熱線與110報警服務臺深度聯動,同步做好線上心理干預和線下警情處置。同時通過各類新媒體宣傳12356熱線功能,組織開展宣傳講座,引導群眾在心理危機時主動尋求專業幫助,從源頭減少極端事件發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