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歲末,一架醫療救援直升機,在縣城各族群眾的關注下,安全降落在木里縣民族體育廣場,一時間,前來圍觀的人群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當天,木里縣人民政府、縣人民醫院與攀鋼集團總醫院簽訂航空醫療救護三方合作協議。
至此,在攀枝花市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隊的奮力推動下,木里至攀枝花市的航空救護“綠色通道”正式開通,標志著木里縣醫療應急救援體系向前邁進了一步,同時,也為攀枝花市2023年幫扶木里縣各項工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自2010年以來,攀枝花市組建由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援藏對口幫扶工作領導小組,13年來,攀枝花市累計選派351名干部赴木里開展幫扶工作。共投入3.75億元實施200余個幫扶項目,攀枝花市與木里縣的各族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
2023年7月,第七批援藏對口幫扶工作隊以省內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隊(以下簡稱幫扶隊)的新定義名稱來到木里縣,幫扶隊無縫銜接第六批援藏工作組,接續完成2023年度目標任務,推動落實幫扶資金4198萬元,督促實施產業發展、基礎建設、教育醫療等當年計劃24個項目。
攀枝花市結對幫扶工作隊領隊、木里縣委常委、副縣長胡嘉說,半年以來,幫扶工作從探索走向深入,從經驗積累走向創新實踐,總結“八個一”工作方法推動幫扶實效。
談起幫扶措施和工作成效,胡嘉用“一上一下、一遠一近、一深一淺、一緊一松”四組詞語予以概括。
“一上一下”明方向 緊跟上級要求 下到基層實踐
幫扶隊到崗以來,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州)等對幫扶工作的統籌安排和工作要求,扎實完成省內結對幫扶工作部署,認真執行市委領導工作囑托,全體隊員到達木里后便迅速調整狀態,轉變角色,堅定信念,錨定目標,立即融入木里各項事業。以《2023年度省內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成效考評指標》為目標,不折不扣落實25條清單任務,推動幫扶工作迅速打開局面。
幫扶干部下到基層,下到田間地頭、深入群眾之中發現問題短板和了解所期所盼,研究對策幫扶發展。
因地制宜謀劃發展藍圖,堅持“厘清在建項目情況、摸清地方發展實際、考究幫扶項目實效”的原則,先后組織70余人次深入27個(鎮)調研情況,覆蓋率達100%,為幫扶工作取得實效、夯實基礎。部分隊員投入涼山州“美麗鄉村”專項行動,與當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問題整治,進一步深入當地、融入建設。
通過調研發現木里縣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并以此為基,進一步明確幫扶重點。
“比如我們調研發現,木里縣農特產業有很多特色和亮點,但發展離規模化、集約化還有差距。”幫扶隊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木里縣農業產業示范園還未完全從示范階段跨步實現增產增收;生態蔬菜大棚零星分片分布,管理粗放;魔芋示范產業始終還未健全市場鏈條;家庭農場還處于個人為主、粗放養殖狀態,上游養殖要素、下游市場開拓都處于探索階段等。
針對此類問題,幫扶隊明確產業發展規劃銜接,在幫扶思路上與木里縣委、縣政府發展思路同頻共振;立足木里縣資源稟賦、產業結構、民族特色等實際,將零散的產業幫扶轉移到區域內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上來;要做好產業配套銜接,重點從生產的種養環節到農村商貿流通、合作社建立、加工、銷售、品牌建立、產業融合等環節,以示范引領提高農業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水平。
“一遠一近”兩手抓 繪制長遠藍圖 干好近期實事
據悉,本批幫扶隊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重點工作至2025年底,幫扶力度只增不減。
助推木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放眼長遠,謀劃未來,繪好發展藍圖。
幫扶隊到崗以來,堅持奮進新征程、發散新思維,用最短時間開展調研、掌握社情民意。采取“現場調研+電話問詢+項目實施方案審查”等方式對有援建項目和調整規劃項目申報的鄉(鎮)、部門,結合實際開展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等情況調研,掌握了木里幫扶工作現狀,理清新一輪幫扶工作思路。完成《攀枝花市對口幫扶木里藏族自治縣(2024-2025)調整規劃項目清單》編制,擬實施教育類、醫療類、產業發展類等7方面72個項目,把對口幫扶資金投入重點領域、關鍵設施、優勢產業,發揮幫扶項目效益。
另一方面,圍繞當前重點工作,夯實基礎,接續開展上一輪幫扶任務,督促在建項目,鞏固已建項目,確保發揮實效。
“自新一批幫扶隊進駐以來,已召開工作隊全體會議5次,小組工作會13次,專項工作推進會8次,每月例會通報項目進度,倒逼項目強力推進。目前,2023年新建24個項目已完工24個,已支付到位資金2814.96萬元。”幫扶隊有關負責同志說。
在助力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實施喬瓦鎮、李子坪鄉生態大棚蔬菜產業基地100余畝,打造魔芋產業示范點8個,技術幫扶推動規范化種植面積超3000畝,家庭農場畜圈改造100余戶。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喬瓦鎮、茶布朗鎮、雅礱江鎮、倮波鄉等實施亮化工程,安裝太陽能路燈800余盞。建設固增鄉村組連接硬化路、倮波鄉便民引橋2座,重建茶布朗鎮危橋。改造瓦廠鎮老舊水管網,升級改造80個行政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李子坪鄉村民活動中心和文化長廊、依吉鄉少數民族特色微博物館、固增鄉苗族特色文化廣場等。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方面。抓住州委打造“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帶”契機,落實縣委“旅游興縣”戰略,推動色拉尼布國家級4A旅游景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建設觀景平臺、游客休息區。圍繞摩梭母系氏族文化特色,打造利家咀旅游新村;圍繞瑪娜茶金旅游景點,謀劃自駕游大本營;打造瓦廠鎮高端旅游民宿、俄亞鄉非遺傳習所,助力文旅產業提質增效。
“一深一淺”優作風 深入群眾聚焦民生所需 清淺透明打造干凈隊伍
自幫扶隊到崗以來,不斷優化工作作風,聚焦民生實事,深入群眾解決急難愁盼,進一步鞏固攀木兩地“一家親”深厚情誼。
持續開展醫療衛生提升行動。投入幫扶資金450萬元,完成縣人民醫院、中藏醫院醫療設備配置。指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設并通過國家心衰中心評審。協調攀枝花市市屬三甲醫院專家赴木里義診和巡回醫療,3000余人次參與。向卡拉鄉衛生院捐贈10萬元醫療設備。結合木里就醫交通實際,協調攀鋼集團醫院開通“航空醫療救護”航線。
持續推動教育水平提升行動。緊盯片區中心學校,持續投入幫扶資金,為喬瓦鎮二小、民族中學、紅科中學和縣中學配備教育信息化設備、新建縣教培中心學術綜合樓等。推進木里“9+3”學生免費教育計劃,累計接收木里到攀就學600余人,升學率達98%。接續開展“36+36”對口幫扶計劃,兩地36所中小學結對共建緊密“校聯體”。
持續加強人才培養提升行動。注重技能培訓,組織8名專業后備干部到攀頂崗掛職鍛煉。落實專項資金150萬元,開展“五大人才”和黨政人才培養工程。組織10家在攀企業赴木里專場招聘,提供30類600余個用工崗位,當日15人簽訂就業協議。
持續深入開展黨組織共建和“一對一”幫扶。分別與喬瓦鎮簸箕籮村黨總支、茶布朗鎮東子村黨支部等8個基層黨組織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共建雙方針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及存在問題困難深入討論。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共建為抓手,采取產業幫扶、人才幫扶等措施,在推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基礎上,帶動群眾致富增收,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注重傳幫帶作用,采取幫扶干部“一對一”、專業技術人才“一對多”模式,結成各類“師帶徒”46對。
持續拓展全域結對幫扶行動。進一步開展“萬企興萬村”結對,牽頭組織木里縣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攀枝花學院、攀枝花農林科學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就農業技術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產業發展、招引合作等5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著力打造清澈純粹,潔身自好,干凈、忠誠、擔當的幫扶干部隊伍。幫扶隊認真學習并落實《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政策法規,保持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的純正本色,嚴明政治紀律增強幫扶透明度。定期開展集中學習,學習先進模范人物事跡,觀看警示教育片和典型案例,做到警鐘長鳴。制發《關于明確進一步嚴明工作紀律的規定》,明確提出嚴禁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言行、違背公序良俗、違反生活紀律等,要求從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上常常自省自查,不斷提升自我修養。
“一松一緊”活形式 嚴“緊”工作紀律守底線 “松”開幫扶“手足”強創新
成立了攀枝花市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隊臨時黨支部,建立綜合協調、組織紀律、項目推進、宣傳信息4個工作小組,形成統一思想、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的良好格局。
制發《攀枝花市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隊分工及職責》,明確工作職責。健全完善《請銷假管理規定》等5項內部管理制度,強化黨建引領,持續建強組織,加強隊員日常教育管理,全面提升能力水平。深入推進干部工作作風整頓,以強硬手腕塑造幫扶鐵軍。制發《2023年省內對口幫扶重點任務工作清單》,制定每月、每周“工作量”,切實保障任務到天、責任到人。特別強調包括政治安全、工作安全、人身安全的各項規定,警鐘長鳴,保證每位幫扶隊員在木里作風實、責任強、人安全,做到常抓、常講、常落實,確保全體隊員“一個都不能少”。
針對幫扶工作,幫扶隊鼓勵隊員大膽嘗試,解放思想、創造條件創新突破,積極作為開拓幫扶新局面。
鼓勵工作隊成員結合攀枝花工作經驗充分發散履新思維,主動謀劃探索幫扶新路徑。創新拓展宣傳新渠道,宣傳共建、幫帶、共享等成果。探索試驗產業新品種,依托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技術支持,成功實現具有觀賞、藥用等價值的6類品種石蒜在木里引種開花,并將實施示范種植,邁向投產增效。選樹典范營造民族團結好氛圍。選樹幫扶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典型,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中心,形成2篇3人以上典型工作案例報道,營造“真情幫扶、攜手并進”良好輿論氛圍。
“‘八個一’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要求。工作隊將在工作實踐中遵循并不斷完善。堅持不忘初心、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促進‘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轉變再向‘活血式’發展,為持續鞏固拓展木里縣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攀枝花力量。”攀枝花市結對幫扶工作隊領隊、木里縣委常委、副縣長胡嘉表示,將在下一步工作中聚焦鄉村振興,幫扶重心從“幫”向“興”轉變,重點圍繞“發展產業、增強后勁,改善民生、提升水平,全域結對、凝聚合力”等方面,與木里縣委、縣政府發展思路同頻共振,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將聚焦特色產業,立足木里縣資源條件、產業結構、民族特色等實際,加大文旅產業、特色農牧業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扶持。踐行“旅游興縣”戰略,圍繞“文化為魂、旅游為體、融合發展”思路,推進木里特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圍繞木里縣州級農業產業示范園、農特產品深加工等內容提質增效,培育壯大專業合作社,以示范引領提高農業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水平,突出帶動效應。
將聚焦全域結對,推動全面幫扶。圍繞產業發展、智力支援、社會幫扶、勞務協作、支部共建、群眾工作等方面,著力構建政府、社會、企業三位一體的幫扶模式,注重業務指導和工作統籌,把“幫鄉帶村”放到重要位置,引導企業(商會)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結對幫扶行動,引導攀枝花和木里縣鄉村兩級共享交流思想理念、成功經驗。(劉瑞冬 余濤 記者 徐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