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jdbd > 中新網四川

[蓉城同心拼經濟⑭]都江堰市統戰代表人士王小琴推動荒山蝶變茶海青山
2024年03月14日 16:47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4日電 都江堰市不僅產茶歷史悠久,而且茶葉花色品種也甚豐富。五代時毛文錫《茶譜》記載:“青城,其橫源、雀舌、鳥嘴、麥顆,蓋取其嫩芽所造”。唐代茶圣陸羽曾在《茶經》中記述:“青城縣有散茶、貢茶”。在馬鈴聲響的茶馬古道上,青城茶被馱運到涉藏地區,稱為“馬茶”。茶,成為契合“自然”的靈物,一杯茶,一縷茶煙,都能引起一片情思。飲茶,把人帶入空靈的境界中......

茶溪谷農場。都江堰市委統戰部 供圖
茶溪谷農場。都江堰市委統戰部 供圖

  王小琴,現任都江堰市茶溪谷總經理,無黨派人士,成都市婦聯執委、都江堰第十五屆政協委員、都江堰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秘書長。先后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四川省首屆川茶金花、成都市勞模范、成都市最美巾幗志愿者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茶溪谷農場位于都江堰市蒲陽街道,占地3200畝,四面環山,山澗溪水環繞,是一個集產業發展、文化展示、休閑觀光、康體養生、農事體驗、戶外拓展、社會實踐、科普教育、研學耕讀、森林探秘等為一體的全茶田園綜合體。

  起初,這里只是一片荒山,也不叫茶溪谷。究竟是什么力量讓王小琴能夠“點石成金”,把荒山荒灘蝶變成了茶海青山?

  勇于探索,走出富農新路子

  扎著馬尾、皮膚白皙、面相清秀、語氣輕柔,初次見到王小琴的人很難相信,這位嬌俏漂亮的女孩子已經務農16年。2008年“5·12”汶川地震,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包括王小琴。像許多熱心的青年志愿者一樣,王小琴在震后從外地趕到了都江堰市,想要為遭受苦難的同胞做點什么。當時的王小琴怎么也想不到,她居然會辭去大學教師這份安穩體面的工作,成為一名“蓉漂”,開始與當地農民一起開荒種茶,并通過艱辛的摸索嘗試,不斷豐富農業產業經驗,創建了都江堰市茶溪谷農場。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茶溪谷創立之初就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為己任。在茶溪谷建設過程中,王小琴積極探索與村社、農戶的合作共建、共享共贏模式,探索“田間股份制”“大園區·小業主”“公司+村社+農戶”等聯農帶農新機制并付諸實踐。她聯合當地300余戶農戶,采用土地流轉、合股、合作等利益共享機制,逐步構建“農商文體旅”融合綜合體。截至目前,每年為當地農戶帶來800余萬元綜合收入,帶動1000余戶農民增收致富,實現100余人長期穩定就業。同時,王小琴還創建了都江堰市首家女創空間,推動200余名女性創業就業,越來越多的女性走上創新創業致富路,“家門口就業”從理想照進現實。

  山綠了,水清了,茶香了,王小琴用16年的青春汗水,將荒山荒灘澆灌成了金山銀山。如今的茶溪谷農場已成為都江堰市產業互動、農旅相融、休閑農業與創意農業、女性創業創新的典范。先后接待海內外游客100余萬人,榮獲“中國茶行業首家家庭農場”“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省委黨校新農村教學基地”“四川省省級示范休閑農莊”“省級示范農業主題公園”“四川省省級示范家庭農場”“成都市十佳家庭農場”等多項殊榮。

茶溪谷農場。都江堰市委統戰部 供圖
茶溪谷農場。都江堰市委統戰部 供圖

  農旅融合,激發鄉村新活力

  轉機出現在2013年,茶溪谷來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這些還在上小學的小朋友對采茶制茶的好奇,開啟了茶溪谷走農業科普、農事體驗、一三產業互動的新道路。茶溪谷依托結合獨特而優越的地理環境,采用產業為基、文化為魂、田園為景理念,先后建成觀光茶山、智慧農業、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等項目,將茶溪谷打造成為集茶葉種植、創意農業、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閑體驗、觀光度假、康體養生、森林旅游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綜合型園區,帶動了當地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到新型農業發展中,促進了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參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放大了當地農民增收效應,形成了農旅融合、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實現了由“幫”到“興”、由“輸血”轉化為“造血”的質變。

  創新求變,助力都江堰發展

  近年來,都江堰市緊緊圍繞茶旅融合發展模式,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發展“茶園+攝影基地”“茶園+養生”“茶園+文化節”“茶園+茶藝體驗”“茶園+營地”“茶園+茶葉銷售”.......

  “以茶溪谷為例,1200多畝茶園,每畝可收茶葉50多斤。因為風景優美,每年有上萬游客前來品賞觀光,這也是攝影師們青睞的拍照勝地。我們這里出茶,將是奉獻給全世界的禮物!”王小琴說。

  為彰顯茶葉新形象、新品牌、新業態,茶溪谷長期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成功研制了包含茶葉手枕、茶枕、茶面膜、茶瓜子、茶食品等,并通過茶藝表演、茶馬文化展示、萌寵熊貓互動等方式推廣宣傳。將系列茶葉及茶系列衍生產品帶到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意大利、瑞士等多個國家,產品先后榮獲“國際茶博會國際名茶金獎”“國際農博會系列農產品金獎”“中國道教文化節指定用茶”“四川省農產品知名品牌”“上海世博會特許產品質量獎”等多項殊榮。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也有力提升了都江堰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開展科普教育活動。都江堰市委統戰部 供圖
開展科普教育活動。都江堰市委統戰部 供圖

  以茶為媒,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王小琴既是一位茶藝師,也是一位文化的傳播者。她在長期踐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還不斷挖掘豐厚的茶歷史文化,并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探索。她把四川人最喜歡的“機麻”撤掉,建設了都江堰首家以茶為主題的“茶文化展示體驗館”——以杯中茶論茶,以一葉茶講茶,以實體觀摩悟茶,讓茶的故事徐徐展開,感受處處是景,步步顯茶。創新打造“西部茶馬文化節”“僑聚青城堰遇茶馬”等鄉村節慶活動品牌,舉辦形式多樣的春游體驗、社會實踐、學生教育活動,定期開展中國茶文化展示、農耕文化學習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讓各種茶產品和中國茶文化走進全球30余個國家和地區,彰顯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下一步,茶溪谷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按照‘農業+’模式,持續推進‘農商文體旅’融合發展,加快培育農業農村新質生產力,努力履行民營企業社會責任,以苦干實干助力鄉村振興。”王小琴說道。(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第三页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