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22日電(單鵬)“已經有一些‘00后’農村青年返鄉創業,他們把在大城市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帶回鄉村,而且他們的思路更開放多元,給農村發展帶來不一樣的東西。”22日,四川省人大代表趙海伶在成都接受采訪時表示。
趙海伶是四川省廣元市青川海伶山珍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2009年大學畢業后,趙海伶回到家鄉青川縣投身震后重建。通過開淘寶店售賣農產品的方式,趙海伶幫助當地數千名農戶的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甚至遠銷至美國、新加坡等地。

在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趙海伶講述了自己在青川縣投身脫貧攻堅的往事。“我們去人口集中的鄉鎮,把深山里沒有銷路的優質食材賣出去,鄉親們再也不用走街串巷,而且農產品還能賣一個好價錢。我們還通過電商公益助農,不僅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問題,還帶動了鄉親們就業增收,許多村民通過參與農產品的采摘、加工和銷售等環節,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加了家庭收入。”
作為人大代表,趙海伶扎根農村,帶領團隊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農業發展模式。她認為,只要找準方向,在家鄉也能闖出一番不亞于大城市的天地。農業的鏈條很長,需要更多的年輕勞動力參與進來,從事銷售、運營、物流等各環節的工作。趙海伶看到,有些返鄉年輕人的電商事業做得甚至比她還好,“時代在不斷改變,我剛進入電商行業時,做的是一類電商;隨著近幾年短視頻電商興起,許多年輕人‘單刀直入’,利用短視頻紅利把事業逐漸做起來。”
今年四川省兩會,趙海伶帶來“鼓勵青年人返鄉創業,提高貸款資免息扶持”的建議。趙海伶建議金融機構為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提供一定量的免息貸款,“雖然創業不能百分百成功,但一筆啟動資金保留了成功的可能性,一旦項目做成,惠及的是一個村莊甚至一個鎮的百姓。”她說,“年輕人能夠為農村發展注入活力,例如改變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方式,提升農產品種植的科技含量;在外地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后,他們的孩子不再是留守兒童,這一點非常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