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4日電 (吳平華 蔣雪梅)“澳洲淡水藍龍蝦,適宜淡水養殖,個頭大、營養高,肉質Q彈……”3日,在宜賓市翠屏區牟坪鎮七一村,養殖戶周正遠一大早就開始忙活,隨著稻田里的地籠滿滿收網,一只只個頭肥大、鮮活好動的“蝦兵”浮出水面,大口大口吐著泡泡。

在養殖基地里,周正遠抓起一只澳洲淡水藍龍蝦和一只本地小龍蝦向大家展示,“這樣對比下來是不是更明顯?澳洲淡水藍龍蝦個頭更大,最大可以長到180克!敝苷h一邊忙著給龍蝦增氧,一邊告訴記者,洲淡水藍龍蝦自2021年從海南引進,分別采取精養塘和稻蝦塘的養殖模式,其中“稻蝦共養”還能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精養塘的澳洲淡水藍龍蝦畝產有400斤左右,蝦的出肉率在48%,深受成都、湖南等地批發商、餐飲店的喜愛,今年純收入能達到10萬元以上,我回鄉創業4年了,一年比一年更有干勁!”周正遠樂呵呵地說道。
同樣以“水”為媒,趟“水上致富”新路子的還有牟坪鎮八一村的“螃蟹大戶”——新牟家庭農場養殖戶石勇。
當前正值中華絨螯蟹(大閘蟹)上市的季節,石勇告訴記者,每天晚上九點左右,自己便在田坎上起蟹了,由于今年天氣持續高溫,養殖的大閘蟹推遲到了10月下旬上市。“個頭大的大閘蟹單個能達到3兩以上,目前每斤售價在88元左右,要是輪個數賣,就是22元左右一個!
在石勇看來,商標就是一塊“敲門磚”,有了商標,才能讓采購商眼前一亮,“今年9月份,商標注冊證就下來了,我們的‘牟坪新牟稻田蟹’蟹膏肥,肉質清甜,相信今后加強大閘蟹養殖管理,我們品牌的‘回頭客’會越來越多!
稻蝦共生、稻蟹共生……在牟坪鎮,像周正遠、石勇一樣感受到豐收喜悅的養殖戶比比皆是,這片有限的田地不僅實現了財富的倍增,更是激起了鄉村振興的致富浪花。
立足特色水產養殖,近年來,翠屏區緊緊圍繞“5+2”產業高質量發展總體部署,以省級“魚米之鄉”項目為抓手,以稻蝦綜合種養為重點,大力發展稻蝦、稻鱉、稻澳龍、稻蟹綜等高附加值水產品種的綜合種養。通過加大資金扶持,拓寬種養路徑,完善產業鏈條,健全繁育體系等多措并舉,全區水產品產量和產值逐年穩步提升。
截至目前,翠屏區水產養殖面積池塘養殖約2.56萬畝、稻漁綜合種養面積5.5萬畝。預計2024年全年水產品總產量37750噸,漁業產值82187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