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20日電 (孔繼紅)新年新氣象,在廣漢,人們也迎來了新變化,開啟了新體驗,迎來了新生活。
打卡“新”公園
始建于1984年的金雁湖公園是廣漢市建園最早的綜合性公園之一,承載著幾代廣漢人的幸福記憶。公園占地800余畝,三面環水,森林茂密,飛禽群集,水生植物豐盛。多年來,金雁湖公園設施設備破舊老化,市民們非常期待對金雁湖進行改造。2023年2月,金雁湖景區啟動提升改造工程,引發廣漢市民的廣泛關注。

作為廣漢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到2023年底,經過改造提升后的金雁湖公園正式向公眾開放。如今,升級改造后的金雁湖景區由單一傳統的市民休閑綠地公園,升級成為集健身、娛樂、消費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開放性景區。一路走來,金雁湖廣場的鋼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廣場一側,極具設計感的亭子簡約大氣,植入的桃花山等景點讓空間更加通透、整潔;金雁湖沿湖水岸不僅有“水秀林園”“林波花澗”“金雁舊事”三處主題空間,綠道、濱水步道串聯其中,構成景湖共融水天一色的畫面。
近年來,廣漢市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提升工程,以打造“公園城市”建設為契機,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品質,讓市民出門就能享受到公園綠地。“金雁湖現在變化非常大,風景比原先美麗多了,人文關懷設施也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我們都很滿意。”市民向宇開心地說。
住進“新”小區
“我在川江小區居住兩年了,親眼見證了這個老舊小區的蛻變,現在我們小區就像新小區一樣,路面干凈整潔,還新增了許多綠化和停車位,樓房內部還做了防水,住在這個小區感覺既方便又舒心。”居民唐莉的話,代表了這個小區居民們共同的心聲。
川江小區建成于1994年,多年來基礎設施逐漸老化,對居民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在廣漢市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改造工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精準了解群眾需求,匯聚群眾智慧,通過妥善解決老舊小區遺留問題,有效滿足了群眾訴求,并全面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改造后的川江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切實推動了小區品質提升和社會治理創新,成功打造“社區樣板”。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關乎城市發展。近年來,廣漢將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改造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小區地面、雨污管道、自來水管道、天然氣管道、屋面防水、增設停車位、增加安防設施設備等,通過“面子”和“里子”的同步改造,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實現城市功能的提升與轉變。據統計,截至目前,廣漢開工老舊小區改造313個,已完工和基本完工235個。2023年度計劃開工改造120個,已開工123個,已完工和基本完工45個,切實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開啟“新”生活
為應對冬季的寒冷天氣,這幾天,廣漢社會福利院對院內所有養老床位的被褥進行了換新、換厚,全院老人的過冬衣物發放工作也基本完成。入冬以來,廣漢市聚焦特殊群體安危冷暖,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政策落實,推行暖心服務,啟動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工作,加強農村留守、散居特困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巡訪關愛服務,開展流浪乞討人員“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發放棉衣、棉被等過冬物資,保障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廣漢市還關愛殘疾人群體,依托“一個中心、兩個體系、三大保障”,實施“就業援助、扶貧解困”等助殘項目,通過物質、資金、技術、政策等量體裁衣式舉措,給予殘疾人幫扶和支持。在一家皮具傘業的“就業幫扶車間”,通過殘聯組織的技能培訓上崗就業的殘疾人有200多人,占公司職工總數近40%。針對貧困群眾勞動技能水平不高等問題,“扶貧車間”通過“小、快、靈”等就業門檻相對較低的產業門類,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2023年以來,廣漢市開展殘疾人專項招聘活動7次,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2000余個,幫助200余名殘疾人實現就業。
與此同時,廣漢市持續推進文明實踐進小區活動,將文明交通、文明養寵、消防安全、社保政策等文明知識送進基層小區,不斷提高全民道德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在各鎮、街道,志愿者們為居民發放創文、普法、反詐、禁毒等宣傳資料,講解公共衛生、安全防范、綠色低碳出行等知識。同時,還設置了便民服務區,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愛心義剪等志愿服務,進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知曉率和群眾滿意度,培育文明道德新風尚。
就在前不久,2024年廣漢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正式發布。三星堆文化志愿宣講服務項目、職工“益趣課堂”志愿服務項目、公益慈善創投志愿服務項目、“愛滿廣漢”婦女兒童和家庭志愿服務項目、“堆堆說法”法治故事會項目等13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將在新的一年里,引導市民群眾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彰顯城市文明的新風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