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日電 (劉剛 毛晏)近年來,雅安市雨城區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從2024年至今,全區各類調解組織155個,調解員630名,累計調解矛盾糾紛5971件,成功化解5942件,調解成功率高達99.5%,為基層社會治理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多虧了鎮上的調解員,幫我們解決了宅基地糾紛,不用跑遠路,在家門口就把問題談妥了!”近日,雨城區上里鎮居民張先生,對上里鎮綜治中心連連稱贊。
由于父母去世,張先生幾兄弟因為老家宅基地的歸屬權發生了爭執,村委會協調幾次無果。于是,他們來到上里鎮綜治中心。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與公安民警、法律明白人協調聯動,分別與張先生幾兄弟溝通協調。最終,成功化解矛盾。
據雨城區上里鎮綜治中心負責人介紹,上里鎮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打造村級網格化服務站9個,成立以公安民警、駐村輔警、網格員、村組干部、法律明白人為主的基層矛盾糾紛調處隊伍54人,主動排查群眾訴求。同時,積極打造“長者調解室”,吸納上里鎮“五老”人員作為民間糾紛的調解人,充分發揮他們的名望優勢,助力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再上新臺階。
據了解,雨城區通過壓實屬地責任、健全聯動機制,構建起覆蓋全區的矛盾糾紛化解網絡。在平臺建設方面,全區加快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目前,草壩鎮、青江街道等鎮(街道)陸續完成建設,法院、公安等多部門將入駐聯動,預計今年實現區、鎮(街道)“全覆蓋”。

同時,為提升調解能力,雨城區積極組織轄區內的人民調解員、網格員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其法律知識水平和調解業務技巧,達到了能及時發現問題,能有效解決問題,矛盾糾紛調解順利開展的成效;建成各類感知源系統,織密安全防線,大大提升街面的“見警率”和“管事率”;雨城區委政法委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與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不斷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引導群眾學會依法、合理表達利益訴求。
此外,利用網格員、人民調解員等常態化開展宣傳教育,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推行“視頻+治安力量”聯防模式,增強街面見警率,從源頭減少矛盾升級風險。
“如今,群眾的需求得到了及時回應、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逐年攀升。”雨城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推動“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建設和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讓群眾“進一扇門,能辦所有事”,在每一次矛盾糾紛化解、每一項綜治服務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