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8日電 (張敏 何穎)“非常實在,學到了很多安全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壩壩會以后多開,特別有用。”……前幾天,在廣元市朝天區羊木鎮關口村,一場以安全宣傳教育為主題的“壩壩會”得到了參會群眾的高度評價。

今年3月初,廣元市朝天區為有效杜絕炭火取暖中毒、用火用電用氣和交通等方面“小隱患”導致“大事故”,決定利用一個月時間在全區開展農村安全宣傳教育“敲門行動”,通過面對面宣傳、點對點提醒、組織應急演練活動等多種方式,讓群眾在實踐中掌握逃生自救技能,有效提升了農村群眾的安全防范能力。
“土味”宣講團進農家:安全知識“活”起來
“父老鄉親快聽好:正二三月來到了,森林防火責任重,科學防控最管用……”在大灘鎮群眾徐廷禮家的院壩里,安全宣傳隊隊員知客何占海正在通過快板宣傳森林防滅火知識,圍坐群眾聽得津津有味。
朝天區緊盯群眾關切點、民情結合點、受眾共鳴點,將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安全宣傳。羊木鎮安全宣傳隊隊員雍明說:“入戶宣傳時,張貼的安全明白卡和發放的安全宣傳單上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同時,我們還將明白卡上的專業術語改成‘地里長出來的話’,讓群眾真正看得進、記得住。”宣傳不漏一戶一人,據了解,自敲門行動開展以來,朝天區共組建宣傳隊伍141支、宣傳人員1176人,累計入戶宣傳5.8萬余戶,發放安全宣傳單8萬余份,張貼農村安全明白卡3萬余份,LED屏播放宣傳標語138條,村村通廣播每天不間斷播放安全知識,“抬眼可見、觸手可學”的立體宣傳網業已形成。
“硬核”排查暖人心:隱患整改“實”起來
“出門遛彎的時候,發現隱患可以拍照,然后通過這個小程序點‘一鍵上傳’,就能領取15元紅包。”在曾家鎮堯坪村,網格員張玉立正向張大爺介紹“安全隱患隨手拍”小程序,當了解到張大爺獨居在家,張玉立還立即聯系了朝天區消防救援大隊,為其預約安裝獨立煙感報警器。
“這次我們堅決不走過場,要把安全隱患一一揪出來,讓群眾住得安心,睡得踏實!”同樣,灶臺邊的電線是否老化、烤火房是否有開窗通風、柴火堆是否遠離房屋、電瓶車是否在安全區充電等,這些細節都被一一納入“安全檔案”,并得到了及時整改。
朝天區的“敲門行動”不僅是“敲開一扇門”,更是“解決一樁事”。朝天區安辦負責人介紹,干部們逐戶排查隱患,為80余戶家庭“量身定制”整改方案,排查整改安全隱患156個,立行立改138個,安裝煙感器742戶。
“十戶聯防”聚合力:鄰里守望“動”起來
朝天區在實施“一卡一單”硬舉措的同時,更有人性化的“軟聯通”。針對特殊群體,該區創新“包保到戶”責任制,在水磨溝社區,居民間采取“十戶聯防”,按就近居住的原則,歸攏成一個聯防小組,社區干部與聯防小組“結對子”。“周大爺家的柴火堆、吳婆婆家電熱毯的插頭,都是我的‘責任田’。”“包保”干部小劉的電腦上,有聯防小組每戶的“安全檔案”。
“以前單門獨戶總怕出事,現在十戶一家親,心里踏實多了!”居民周大爺說。這種“十戶聯防”,讓散居深山的農戶結成安全共同體,把“單門獨戶”的安全防線升級為“鄰里共守”的防護網。
據了解,朝天區將常態化推進該活動,并與日常網格化管理結合,定期開展安全宣傳和隱患排查,督促指導鄉鎮采取“十戶聯防”“包保到戶”等措施,重點關注留守老人、獨居戶、偏遠住戶等群體,構建安全提醒教育結對幫扶機制,持續織密農村安全防護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