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大運會雙流賽區的網球場館,一塊獨特的路標指示牌引人注目。它是一塊“有光就有電”的發電玻璃,在沒有接通任何外部電源的情況下,也能點亮LED燈。在成都大運會期間,它將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提供全天候的指引服務。
這種發電玻璃是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碲化鎘發電玻璃,讓普通玻璃從建筑材料變成可發電、可濾光的功能材料。這個“成都造”還被運用于一家成都大運會運動員下榻酒店的屋頂改造工程,為酒店提供清潔電能。
“有光就有電”
發電玻璃為成都大運會提供綠色能源
位于成都市武侯區的一家成都大運會運動員下榻酒店與周圍的建筑相比,有些獨特。建筑屋頂鋪排著鱗次櫛比的玻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這不是普通的玻璃。據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錦功介紹,屋頂的玻璃都是公司自主研發的碲化鎘發電玻璃。發電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上沉積一組以碲化鎘為主的光電功能材料薄膜,當太陽光照射到這組薄膜層后,會在這組光電材料薄膜層中產生電子運動,從而完成發電,實現了“有光就有電”。“發電玻璃發電效能高、損失小,能代替傳統建材,讓建筑成為發電廠,是實現建筑節能減排的關鍵功能材料。”
一塊1.92平米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在成都一年的發電量是270度左右,使用年限與建筑壽命相當。碲化鎘發電玻璃每生產1度電,僅排放11克二氧化碳,而傳統火電廠每生產一度電,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是它的90倍。“酒店屋頂采用了1800片碲化鎘發電玻璃進行綠電改造,改造后,年發電量約達48萬度,給酒店提供了清潔能源供給,可以解決酒店用電問題,每年可節省電費近40萬元,可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78.5噸。”潘錦功說。
在成都大運會雙流賽區的網球場館,碲化鎘發電玻璃還被使用于路標指示牌。綠色的玻璃指示牌沒有外接電源,上面的LED燈帶卻能照樣閃耀。
“這也是發電玻璃的特點之一,以前大家提起光伏,都是很單一的藍色或者黑色。但是碲化鎘發電玻璃可以做成五顏六色的定制款,還能做成像普通玻璃一樣的透明款,能夠更廣泛地應用到更多場景。”潘錦功說。
低碳能源不僅是成都大運會的亮點,更是成都優化能源結構的選擇。潘錦功說,此次發電玻璃助力成都大運會,以“賽事側”清潔能源保障推動“城市側”能源消費低碳化、能源供給清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這是城市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縮影,也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成都造”
讓建筑成為獨立發電廠
“黑科技”發電玻璃,是地道的“成都造”。
2011年,還在美國讀博的潘錦功,拒絕高薪邀請回到國內,帶著碲化鎘發電玻璃的研究技術成果落戶成都。為何選擇成都?潘錦功表示,成都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和人才政策。并且,他看中四川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碲金屬儲量豐富,境內擁有世界唯一以碲為主的碲鉍礦床。如果能有效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將帶來巨大價值。”
“成都地區其實是全國輻照條件比較差的地區,在大家常規的印象中,不適合進行光伏的應用。”潘錦功笑著說,在他看來,成都雖然陰雨天氣較多,對光電儲存條件有一定限制,但這能更好地證明碲化鎘發電玻璃在弱光條件下的吸收能力。“碲化鎘發電玻璃的優勢在于弱光發電,在輻照條件比較差的環境下更顯優勢。對光線更為敏感的特性,讓碲化鎘發電玻璃能夠充分利用光照。”
潘錦功介紹說,目前這些發電玻璃主要應用在建筑上。以川開電氣智能制造基地為例,他告訴記者,基地使用了碲化鎘發電玻璃作為屋頂建材,所發電能直接供川開電氣生產車間使用,被工信部評為“2021年智能光伏試點示范項目”。
說起未來的愿景,潘錦功表示,希望發電玻璃能走入千家萬戶,讓老百姓住上“免費用能源的房子”。“現在建筑的能耗是非常高的,用碲化鎘發電玻璃來替代傳統的建材,比如玻璃幕墻、外掛石材,就可能達到既滿足建筑功能、外觀的需求,又能讓建筑成為一個獨立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