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學習,體育競技,神奇化學課,非遺手工課……10月26日,來自泰國圣特蕾莎學校44名師生組成的交流團,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眉山北外附屬東坡外國語學校。
“你好!”
“薩瓦迪卡!”(泰語,你好)
金秋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落下帷幕之際,泰國圣特蕾莎學校44名師生前來北外東坡學校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研學活動。
文化課:總是那么意猶未盡
在雙方學生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背景對比下,有趣的中文課開始了。
中方老師滿面微笑,由淺入深,把人民幣的認識等融入到中文教學之中,再層層深入,進入到中國國粹——古詩教學。在為期兩天的交流中,每一堂中文課無不呈現出滿滿的文化自信。40位泰國學生反復練習,課間還找老師幫助糾正,對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溢于言表。

操場上,北外東坡的“網紅教師”杜偉別開生面的全英文體育課開始了。泰國學子和北外東坡小學高段的孩子們進行著激烈的比賽,敏捷梯、標志桶、障礙物等都成了中泰學子進行速度大比拼的道具。比拼過程中,杜老師巧用器材組織學生進行障礙跑、跨、跳、繞,中泰學子激情高漲。

“哇!”一聲聲尖叫從學校實驗室傳出。這是北外東坡社團課老師正在給泰國學生上“美麗化學課”。只見社團老師身著白大褂,手持點火器,瞬間變身魔術師,將另一只手放入帶泡神秘液體中一浸,手心的白色泡沫與點火器一接觸,瞬間升騰起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讓泰國學生驚嘆不已。同學們爭先恐后上臺嘗試,感受化學的魅力,體驗北外東坡學;瘜W課的神奇。

非遺課:總是那么魅力獨特
在北外東坡的風雨走廊,幾位身著京劇服飾、頭戴京劇發箍的老師正在給學生變魔術。這是一堂將中國非遺文化融入到教學中的手工課。王娟老師在幾位助教的協助下,給中泰學生講解又一中國國粹——京劇,將中國非遺文化融入課堂,一步一步教同學們制作京劇頭飾。全體泰國學生在中方學子的協助下,制作了一個個色彩艷麗的京劇發箍。他們迫不及待地將自己參與制作的京劇發箍戴在頭上,讓同學幫忙拍照,留存這一美好瞬間。
通過動手創作讓大家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更是一堂中泰學子深入交流的友誼之課。王娟老師在作品點評中說,這些精美的發箍是中泰同學團結協作、友誼之花最好的見證,希望中泰學子友誼長存。

“尊敬的北外東坡學校領導、各位老師,可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
交流的第二天晚上,夾雜著泰味的普通話,伴隨著歡快的旋律,兩位來自泰國的高中學生站上眉山北外附屬東坡外國語學校大劇場的舞臺,開啟了由中泰學子聯合共創的友誼歡送晚會。大家載歌載舞,歡慶聯誼,互贈禮物。北外東坡學子送出了他們親手制作的將東坡文化與北外校園文化相結合的徽章,一個個小巧精致的徽章寄托了他們的美好祝愿。同學們也收到了泰方學子精心準備的具有泰國特色的小禮物。在一聲聲“卡昆卡(泰語,謝謝)”中,泰國師生兩天的北外東坡研學之旅畫上圓滿句號!
臨行前,泰國老師轉達了泰國學生們的研學感受:“一直聽說中國是禮儀之邦,這次研學真正感受到了中國人待客的熱情。北外東坡學校安排的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更是讓我們獲益匪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無比喜愛!希望以后還有更多的機會來到中國,學習更多的中國文化。也盛情邀請北外東坡的師生們到泰國做客!(眉山北外附屬東坡外國語學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