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6日電 (吳平華 胡明貴)8月的雞鳴山,綠意盎然,漫山的柑橘林郁郁蔥蔥。橘樹上,雞蛋大小的橘子顏色青綠、長勢良好。“這一片柑橘共1200余畝,是村企結對共建項目,種有明日見、晚紅血橙、春見、愛媛等品種,主要銷往江浙一帶。”四川省秋田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楊開貴說,幾年前,公司在市區工商聯引領下,與雁江區中和鎮明月村結對,共同建設雞鳴山柑橘種植基地,大力發展柑橘產業,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柑橘等水果1500余畝。

據了解,該基地依托“雁江蜜柑”品牌,探索“公司+協會+專合社+農戶”的村企融合發展模式,優選品種,精心種植,科學管理,打造品牌,拓展銷路,從源頭生產到末端銷售統一標準、全程管控,推動柑橘穩產提質。近年來,基地柑橘年產量約300萬斤、產值約500萬元。
“除了柑橘,我們還發展榨菜和稻蝦,形成了‘山上有柑橘,山腰有榨菜,山下有稻蝦’的產業格局,統籌推進果蔬糧漁,促進穩糧增收。”明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靜介紹,此外,通過土地租賃、到基地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企業與農戶建立起利益聯結關系,提高了群眾的參與度,實現了企業、集體和村民三方共贏。“基地常年固定用工約80人,季節性務工峰值期達200余人,每年發放工資約280萬元,務工人員人均增收5700余元。”
經濟發展了,村集體富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2023年,明月村集體經濟收入13.7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曾經的貧困村蝶變為產業美、精神美、環境美、生態美的“四美”鄉村,先后獲得“省級四好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秋田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明月村攜手發展產業、促進鄉村振興,這只是雁江區“萬企興萬村”行動中村企共建的典范。“萬企興萬村”行動實施以來,雁江區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服務協調、資源整合等機制,引導民企商會到農村投資興業,助力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
“我們推行一企一村、一企多村、多企一村結對模式,推動村企共建共贏、融合發展。”雁江區工商聯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已有447家企業與169個村結對,為鄉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動能。
四川正大畜牧有限公司等企業與丹山鎮楠木村等結對,帶動養殖就業32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四川水南谷灣農業生態有限公司與南津鎮湖廣村合作,連片發展優質柑橘,推動雁江蜜柑走出國門、出口中亞多國;四川雁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保和鎮馬蹄灣村攜手,大力發展稻蝦綜合種養,推動雁江小龍蝦養殖擴面發展到近3萬畝……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各民營企業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開展公益捐贈、消費助農、捐資助學等,累計捐款捐物近300萬元,在改善鄉村基礎設施、促進農產品銷售、幫扶農村困難群體等方面貢獻了力量。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雁江區工商聯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引導和服務更多民營企業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推動村企共建取得新成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