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6日電 近年來,綿陽市委老干部局構建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三聯”工作機制,通過完善制度體系、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特色品牌,推動全市老黨員工作室提質增效,形成“銀發先鋒”助力基層治理新格局。
組織聯建強根基,構建多維運行體系。黨建引領筑根基。建立“黨支部+工作室”雙輪驅動機制,在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領辦基礎上,創新在老同志集中活動區域設立工作室,實現黨組織建設與工作室發展同頻共振。目前由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兼任工作室負責人占比達53%,形成示范引領效應。四級聯動聚合力。構建“市局指導+縣級主導+部門主抓+鎮鄉主建”四級責任體系,印發《關于建設標準化老黨員工作室工作》,通過定期督導、專題培訓、經費保障,確保工作室規范運行。頭雁領航添動能。實施“銀發頭雁培育工程”,組織58名工作室負責人赴上海、重慶等地考察學習,舉辦專題培訓班20余期。建立“書記領銜項目”機制,通過結對幫帶、案例分享等方式培育基層治理銀發骨干。
資源聯享提質效,搭建綜合服務平臺。陣地共建強基礎。整合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資源,打造“銀發驛站”綜合服務平臺,設置政策咨詢、矛盾調解等6類服務崗位,建立“輪值坐班+預約服務”制度,實現服務陣地利用率提升40%。數字賦能優管理。開發“銀齡先鋒”智慧平臺,建立需求、資源、服務“三張清單”動態管理機制,形成“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工作室接單-群眾評單”服務閉環,累計處理群眾訴求1200余件。多元協同增效能。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配備專職聯絡員85名,聯合民政、司法等部門打造“銀發人才庫”,組建法律援助、健康咨詢等專業團隊,開展聯合服務300余場次。
活動聯創樹品牌,釋放基層治理效能。特色培育樹標桿。實施“一室一品”創建行動,培育出“寇媽說事”調解室、“礦孃孃”非遺工坊等特色品牌12個。其中董順華工作室創新“五步調解法”化解糾紛200余起。項目運作創實效。建立“銀發服務項目庫”,開展“銀暉耀綿州”專項行動,組織政策宣講、技術指導等活動800余場,惠及群眾3萬余人次。王佑木宣講團開展黨史宣講130場,覆蓋黨員群眾1.2萬人。示范引領促提升。開設“銀發先鋒”專欄宣傳典型案例9期,舉辦成果展演活動5場,制作《銀發生輝》專題宣傳片,3個工作室經驗做法被省級媒體專題報道,形成比學趕超良好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