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6日電(賀劭清 鄧冰清 湯雁)3月,海拔3000米的高原寒風凜冽,但金沙江上游(簡稱金上)華電金上葉巴灘、拉哇等水電站的施工現場卻熱火朝天。巨型新能源自卸車穿梭于隧洞與料場之間,無人駕駛碾壓機在智能系統的指揮下精準作業,工人們在高聳的壩體上緊鑼密鼓施工……
這是國家“十四五”重點建設的清潔能源基地、國家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中國華電負責開發建設的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現場。金上基地施工現場的一座座大國重器,不僅彰顯著中國能源建設的速度與激情、技術與突破,還為中國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寫下生動注腳。

加快構建能源供給新體系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確保能源安全、經濟、清潔和可持續供應,對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加速發展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能有效應對能源安全風險挑戰。
發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金沙江是長江上游重要干流。得天獨厚的地勢、充足的降雨徑流造就了金沙江干流豐富的水能資源,但也面臨著水電豐枯期波動大、風光電間歇性強、跨區消納通道不足等難題。
面對挑戰,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稱“華電金上”)打破傳統思路,在流域開發之初就率先提出“水風光儲一體化”開發模式,通過水電調節風光電的波動性,實現多能互補、協同外送。目前,金上基地已投產裝機120萬千瓦。
在建水電裝機581.6萬千瓦,包括葉巴灘、拉哇、巴塘、昌波四級水電站,是目前中國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流域;在建光伏項目260萬千瓦,包括西藏芒康昂多180萬千瓦光伏項目、貢覺拉妥80萬千瓦光伏項目。
基地待開工350萬千瓦光伏項目,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由三個子項目組成。其中,白玉縣達伊柯160萬千瓦光伏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四川最大光伏項目、全球第二大水光互補光伏項目。
2025年開年,華電金上取得15萬千瓦風電項目開發權,實現基地風電資源開發“零”的突破,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最后一塊重要拼圖即將完成。依托近1000萬千瓦水電和700萬千瓦抽水蓄能,金上基地將帶動3600萬千瓦風光電資源開發,這將進一步助力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加速實現“雙碳”目標。
科技創新為引領 提升能源含“新”量
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新質生產力產生的基礎,也是提升能源含“新”量的關鍵所在。

春光不負勤來早。2025年春節剛過,走進金沙江上游川藏交界的深山峽谷中,拉哇水電站大壩填筑現場施工正酣。只見新能源壩料運輸車在自動加水后將壩料運輸至指定區域,運輸及碾壓設備上安裝的衛星定位系統、毫米波雷達正通過局域網將現場施工數據實時傳送至拉哇水電站智能建造中心。
拉哇水電站設計大壩高達239米,為世界在建水電工程同類型最高面板堆石壩。特殊的地形地質條件,讓拉哇水電站建設面臨世界級難題。
為全面把控電站建設質效,華電金上聯合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學等單位開發了拉哇水電站智能建造系統——“拉哇云”,通過全天候全過程智能感知、智能分析與智能饋控,無人碾壓機群高效協同智能控制等技術,推動中國高土石壩填筑進入無人駕駛時代,大幅提升了水電行業智能建造水平。2024年,相關科技成果“復雜條件高壩工程智能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這樣的大壩智能建造場景只是金沙江上游國家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智能建設的一個縮影。在葉巴灘水電站,華電金上建設團隊通過打造“葉電云”智能建造平臺,實現智能化與現場施工的有機融合,成功攻破高寒高海拔地區冬季混凝土澆筑溫控防裂難題,正著力建造世界首座高寒高海拔地區混凝土“無縫大壩”。
近年來,華電金上面向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重大戰略需求,勇攀科技新高峰,累計獲得行業級和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30余項,成功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2項。
新質生產力正成為華電金上鍛造能源“超級工程”的核心引擎,為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實現全面綠色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不僅要著眼于短期內減少污染物排放,而且要著力于夯實長期綠色轉型的基礎。

金沙江流經青藏川滇四省區,流域面積寬廣、水能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多樣,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在建設初期,華電金上就以“綠”字為先——提出建設綠色水電的目標,編制《創建“綠色金上”工作方案》,開創了國內水電流域編制和實施綠色水電建設方案的先例。
在流域規劃階段,華電金上制定了總長500余公里的棲息地保護方案。巴塘水電站為減緩對干流12公里保留河段的影響,將預可研階段推薦的壩軸線上移160米,被譽為水電工程為生態環保讓路的典范。
在科技護綠方面,華電金上開展了黃石爬鮡等珍稀魚類繁育技術科研攻關,累計實施人工增殖放流魚苗523萬尾。華電“綠色金上”案例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并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能源轉型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案例集”。
2024年,金沙江上游流域在建的葉巴灘、拉哇、巴塘和昌波水電站施工用電已全部使用綠色電力,實現以“綠電”建“水電”,進一步擦亮“綠色金上”招牌。
2025年,華電金上的“含綠量”還將不斷增加。據了解,華電金上將深入開展生態環保科研,高質量落實環水保“三同時”措施,提前布局綠證綠電工作,研究碳排放管理制度體系,開展“碳中和”認證,推廣應用綠色材料、綠色設備和技術,助力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能源開發激活金色振興新動能
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關鍵路徑。
在金上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建設中,華電金上始終秉承開發一方資源、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讓能源開發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同頻共振。
過去的金沙江上游川藏段,交通不便,道路險峻,貧困發生率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任務艱巨。華電金上先后投資45億元人民幣,新建復建跨江大橋7座、交通公路258公里,造福當地百姓2.25萬人。同時實施電力援藏,吸納百姓參工參建,為地方增加產值3億元。能源基地不僅是“電力引擎”,更成為共同富裕的“金色紐帶”。
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尼公村,華電金上打造“光伏+生態養殖”產業,幫扶當地建成“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尼公村黨支部書記迎春介紹,過去尼公村家家戶戶都養著牦牛,但規模并不大。華電金上公司經過深入的調研,提出了“光伏+生態養殖”集體產業發展模式和“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擴大牦牛養殖產業。如今的尼公村已經建成亞丁牦牛核心場和擴繁場兩個養殖場,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存欄量400余頭。
位于尼公村村委會二樓的一隅,一間別具匠心的房間悄然改變了村莊的面貌。房間四層貨架上整理擺放著米、面、油、電磁爐、酥油打茶機等數十種商品,每一件商品上都貼著醒目的積分標簽,這便是“華電愛心積分超市”。
2021年,華電金上公司為尼公村搭建起這座積分超市。“不同于普通商超,這里流通的貨幣是村民通過積極參與村莊建設、維護環境衛生等實際行動賺取的積分,村民可以用積分自由選擇兌換心儀的商品。”迎春介紹,在華電金上公司的幫助下,鄉村越來越美麗,大家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為了助更多鄉村學子成長成才,華電金上公司還加大經費投入,增強教育幫扶。資助獎勵稻城縣東義區九年一貫制學校優秀中小學生和尼公村考取高中、大中專院校的學生51名,向稻城東義片區學校408名學生捐贈5萬元的書包、鋼筆等學習用具,緩解困難家庭教育負擔,激發學子內生動力。
從傳統水電到智慧能源,華電金上建設中國最美零碳能源基地的歷程,不僅是中國能源革命的縮影,更是全球零碳轉型的先鋒。
在奮進的號角聲中,這座高原零碳基地不斷創造“中國速度”與“中國智慧”,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助力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助力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