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成都市青少年時尚運動季冰雪項目公益營在成都武侯外國語學校滑雪館正式開營。首期70余名來自蒲江縣、新津區的青少年集結于此,開啟為期三天的冰雪探索之旅。活動由成都市體育局、教育局聯合主辦,分四期覆蓋東部新區、青白江區等9個區縣,惠及300余名鄉村學校學生、留守兒童及特殊教育群體青少年,以創新實踐推動體教融合縱深發展。

政策賦能構建冰雪新生態
作為西南地區首個“滑雪+旱雪”雙場景教學公益項目,活動全面落實《成都市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依托滑雪機、四季旱雪場等設施設備,構建“全季可訓、全域覆蓋”的冰雪教學體系。

據成都市體育局青少處負責人介紹,項目已實現三大突破:一是突破地理限制,通過仿真雪道讓南方青少年四季可訓;二是突破資源壁壘,建立“市區統籌+校地聯動”的普惠機制;三是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形成“理論+實踐+品格培育”三維課程體系。
首日實踐:科學筑基 全面育人
本次活動嚴格遵循“認知先行、安全筑基、技能漸進”的教育邏輯。在開營首日的冬奧主題課堂上,教練通過視頻重現短道速滑的競速瞬間,結合成都籍運動員的成長故事,生動詮釋“卓越·尊重·友誼”的奧林匹克價值觀。來自新津區希望城小學的宋嘉昊在互動中分享:“滑雪不僅是滑行,更是與自己較量的勇氣游戲。”

實踐環節采用“五階漸進教學法”,學員從平衡墊靜態訓練起步,逐步過渡到滑雪機低速滑行。蒲江縣大塘學校學生高夢婷在完成首次滑行后感慨:“教練說滑雪是用身體思考的運動,每一步都在體會平衡的藝術。”
全域協同:教育公平的冰雪實踐
成都市青少年時尚運動季冰雪項目公益營已連續開展三年,通過“市區統籌+校地聯動”機制,累計惠及約千名青少年。活動重點覆蓋東部新區、青白江區、蒲江縣等9個區縣,為鄉村學校學生、留守兒童及特殊教育群體提供免費參與機會。通過統一組織交通食宿、配備專業護具器材、建立階梯式教學標準等舉措,有效降低冰雪運動參與門檻,讓更多青少年體驗滑雪機訓練、旱雪滑行等課程,打破冰雪運動的“高門檻”。
三年來,從主城區到遠郊鄉鎮,從常規學校到特殊教育機構,冰雪運動的種子在成都青少年群體中生根發芽,正在努力實現“人人可參與、四季能體驗”的普惠目標。
長效育人:從技能到品格的全方位鍛造
冰雪運動以其獨特的挑戰性,成為青少年品格錘煉的天然課堂。在營期滑行課程中,青少年直面身體與心理的雙重考驗。在失衡的瞬間激發應變智慧,將跌倒的疼痛轉化為堅持的勇氣,在速度與控制的博弈孕育出對“規則”與“突破”的辯證認知。教學團隊將“尊重、卓越、友誼”的奧林匹克價值觀融入日常訓練,引導學員在每一次摔倒站起中理解“失敗不是終點”,在團隊協作中體會“共贏超越輸贏”的深層意義。這種浸潤式成長讓冰雪運動成為青少年構建堅韌品格、涵養進取精神的特殊載體,也為“體教融合”實踐提供了可感可觸的育人樣本。
未來展望:冰雪育人的城市擔當
成都將持續深化體教融合創新實踐,以校園冰雪場館為支點,通過科技賦能構建“四季可訓、全域共享“的育人體系。從城區的旱雪場、室內滑雪場、滑雪機場館到郊縣學校的越野滑輪訓練點,從標準化課程研發到專業師資培育,這座城市正突破地域限制,讓冰雪運動成為青少年成長的“更多選擇”。
作為南方城市踐行冰雪育人的先行者,成都將以可持續的教育探索,為“健康中國”戰略注入鮮活動能——在雪山與綠道交織的公園城市里,用滑行的軌跡勾勒出體育育人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