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4日電 (吳平華)2024年以來,簡陽法院持續推進案件歸檔方式改革工作縱深發展,將“檔案柜”變成“數據庫”,實現檔案有效瘦身40%,對20余萬卷訴訟檔案多重應用,推動全院平均結案時間縮短至56.05天。
做實規范管理,實現數字檔案全流程質量管控。聚焦訴訟材料統一管理,出臺相關制度規范9項,統一案件材料生成、掃描、編目、流轉、歸檔的規范化操作要求,確保數字檔案從生成到歸檔的每個環節得到標準化指引。建立三級質檢體系,在掃描編目、案件結案、卷宗歸檔三個關鍵節點設置質檢崗,嚴格落實“單套制”歸檔要求,確保數字檔案材料掃描規范、卷宗完整、檔案保存規范。在上級法院多次抽查中,簡陽法院100%符合編目規范。
夯實軟硬基礎,實現檔案數字化高效有序推進。完善材料編目系統、流轉系統、提醒系統等運用,實現電子卷宗的實時使用、有序流轉、重點提示。建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檔案接收、檔案檢查、登記入庫、檔案借閱、查詢統計等功能,實現全時間段“閉環式”的線上管控和查閱。打造數智審判云管理中心,劃分訴訟材料收轉、電子卷宗智能編目、檔案歸檔管理等三大功能區域,實現電子卷宗“一站式”管理。改造電子證據檔案庫,集中轉碼、規范保存電話錄音、監控錄像等音視頻核心關鍵證據,材料從收取到完成數字化的時間縮短至24小時,歸檔用時縮短至15天。
強化資源利用,實現數字檔案資源共聯共享。自動提取、生成案件關鍵信息,完善類案查詢和關聯案件檢索功能,助力辦案人員高效辦案。深挖存量檔案數據信息,定期向院黨組報告案件態勢分析,為優化審管奠定基礎。對數字檔案進行糾紛分析,人民法庭每月向轄區鎮(街道)通報糾紛態勢,為治理方向提供指引。依據數字檔案信息分析市域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形成司法大數據分析報告呈交地方黨委,并就金融、房地產、道交等重點領域及案件高發區域的治理提出對策建議,該項報告獲市委書記肯定性批示,為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司法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