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zxjzzsc > 中國新聞網

全國院士專家聚首成都 共謀四川龍門山天然氣勘探開發
2023年03月09日 14: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第六屆成都天然氣論壇在蓉舉辦。 龐帥 攝

  中新網成都3月9日電 (杜成 邱柯璽)9日在蓉舉行的第六屆成都天然氣論壇透露,2022年中國天然氣工業取得跨越式發展,其中四川盆地紅星1井克服多個地質、工程難題考驗,首次鉆穿龍門山復雜推覆構造帶并獲工業氣流,四川盆地又一個萬億級大氣田有望揭開神秘面紗。

  據了解,龍門山前帶天然氣資源潛力大,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勘探領域。自中壩氣田發現以來,龍門山前帶相繼發現了一批中淺層氣藏,中深層海相碳酸鹽巖也取得重要進展,雙魚石、平落壩等區塊獲高產工業氣流取得重大突破,展現出推覆構造帶良好的油氣勘探前景。

  在當天的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高德利、陳曉非,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孫龍德,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焦方正,世界石油大會副理事長、中國石油學會副理事長李鷺光,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主任馬新華,西南石油大學校長張烈輝等院士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四川龍門山復雜推覆構造帶勘探開發,匯聚專家智慧形成共識,為四川盆地新一輪天然氣戰略發現注入新動能。

  “四川盆地復雜推覆構造帶具有巨大的勘探開發潛力,只要堅定信心,以后一定還會有大突破!”賈承造院士認為,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疊合盆地,其疊合結構決定了多套油氣系統有效發育,其中川西深層海相烴源巖普遍高、過成熟及中生界烴源巖的特殊特征,決定了川西地區具有巨大的天然氣勘探潛力。

  羅平亞院士說,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川慶鉆井等組成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團隊,對龍門山構造各區塊進行系統研究,加強地質工程一體化研究,探討鉆井完井中各種問題的作用機理,找出它們的內在規律,創新建立適合于龍門山地區不同區塊的優快鉆井系列技術,有效解決了這些技術難題。

  焦方正透露,過去的2022年,國際形勢深刻變化,我國的能源安全面臨重大的不確定性,我國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全國油氣勘探開發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全國石油產量達2億噸,天然氣產量超2170億立方米,油氣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馬新華表示,當前我國天然氣行業工作者肩負著推動能源轉型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歷史使命。21世紀以來,中國石油在復雜推覆構造帶勘探不斷取得重要突破,推動相關勘探理論和技術進步。2022年中國天然氣工業形成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但還面臨地質認識、地球物理、工程技術等方面的諸多挑戰。

  四川省石油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姜鵬飛表示,四川盆地物華天寶、磅礴大氣,天然氣總資源量40萬億立方米,探明率僅19%,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最具潛力的盆地。去年盆地天然氣產量占全國總產量近三分之一,當好了能源保供的“頂梁柱”,但四川盆地構造復雜、亟待破解,歷經多期構造運動,氣藏類型復雜多樣,儲層非均質性強,增加了油氣勘探開發的艱巨性和曲折性。

  “當前,我們在龍門山復雜推覆構造帶紅星1井的勘探上取得重要突破,雙魚石開發也取得良好效果,增強了向龍門山推覆下盤進軍的信心,但仍面臨地質構造復雜、斷層發育、儲層展布不清等地質問題,工程技術上也面臨重大挑戰。”姜鵬飛說,在建設國家千億方天然氣(頁巖氣)產能基地、打造中國“氣大慶”的新征程上,期望龍門山推覆帶勘探開發獲得新突破,共同推動中國超深層天然氣勘探開發取得新進展。

  據悉,第六屆成都天然氣論壇由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四川省石油學會、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聯合主辦。(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五丁香 | 亚洲中文字幕电影不卡电影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精品视频 |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 |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一级a爱片日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