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1日電 近日,由綿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壤塘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綿陽援壤工作隊、壤塘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承辦的“壤塘縣‘石榴籽’工程就業創業行動暨2025年對口援建挖掘機操作技能培訓班”開班儀式在綿陽市公共實訓基地舉行。此次培訓,共有20名壤塘縣學員參加。

近年來,綿陽市人社局以“技能賦能”為核心,創新實施“一培雙證”模式(即培訓合格后頒發操作證和職業等級證書),推動民族地區群眾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報國”;同時,創新培訓機制,打造“造血式”幫扶樣板。
本次培訓立足綿陽產業資源與壤塘發展需求,呈現三大亮點:
一是精準對接需求。課程涵蓋挖掘機操作、維護保養、安全規范等全流程技能,并融入壤塘高原施工場景模擬實訓,確保學員“學得會、用得上”。
二是資源高效聯動。綿陽市實訓中心組建資深專家團隊,采取“理論+實操”“課堂+工地”教學模式,并聯動多家企業開通“培訓就業直通車”,有就業意愿的優秀學員可定向推薦就業。
三是長效跟蹤服務。培訓結束后,綿陽與壤塘兩地人社部門將聯合開展就業動態跟蹤,持續提供崗位推薦、創業指導等“一條龍”服務,助力學員穩崗增收。

壤塘縣委常委、副縣長蒲毅指出,隨著國家加大對民族地區支持力度,壤塘縣交通、能源等領域重大項目加速落地,技能型人才缺口較大。此次培訓既是深化“綿壤協作”的重要舉措,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他勉勵學員珍惜機會,以“工匠精神”練就過硬本領,未來投身家鄉建設,成為“技能報國”的踐行者。
本次培訓為期30天,考核合格學員將獲得操作證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下一步,綿陽市人社局將圍繞新能源、文化旅游等產業開發更多“訂單式”培訓項目,持續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綿陽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