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您如何理解“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
李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鮮明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攀枝花市是一座因“三線建設”而生的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五湖四海,有漢族、彝族、傈僳族等44個民族。半個多世紀來,攀枝花市經歷了從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攀鋼項目為標志的鋼鐵基地建設時期、從8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期以二灘項目為標志的水電能源基地建設時期、從21世紀初期到現在以發展康養產業和釩鈦產業為標志的康養勝地和釩鈦產業基地建設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攀枝花這片熱土上,印刻著各民族團結奮斗的足跡,可以說沒有各民族的團結奮斗就沒有攀枝花的今天。目前,攀枝花市已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目標,我們將以此為抓手,寫好新時代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攀枝花故事。
問: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您認為應當如何凝聚團結奮斗的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李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2022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的重大部署。在攀枝花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對于回答好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如何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時代課題具有重要意義。“十四五”以來,攀枝花市全力推動民族地區融入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民族地區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以加快建設川西南滇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為戰略目標,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為戰略牽引,以工業強市、精明增長、城鄉融合為戰略重點,以市域、區域、國內國際“三個圈層”為戰略空間,聚焦端好“鐵飯碗”、做強“鈦釩碗”、創造“金飯碗”,大力實施產業升級、創新引領、城鄉融合、民生優先、綠色示范、安全提質“六大工程”,為實現共同富裕探索路徑、提供樣板、創造經驗。
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您認為應該如何弘揚團結奮斗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李明:我們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在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深入實施精神文明創建、公民道德建設等工程,不斷凝聚人心、匯聚力量。要充分發揮專項資金撬動作用,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結合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力推動民族地區“文旅體康”深度融合發展。
問:請結合今年全國兩會部署的重點工作,談談您對所在地區或工作領域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李明:我們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為主攻方向,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具體工作中,我們將全力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凝聚各民族團結奮斗的力量,大力實施“六大行動”:實施區域協同共富行動,優化市域一體化空間布局,深入推進“一區多園”協調發展,打造四川南向開放門戶,持續縮小區域差距;實施強村富民行動,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消底、提低、擴中”行動,消除家庭年收入位于標準監測底線以下情況,促進低收入群體收入持續增長,全面落實中等收入群體收入遞增計劃,構建橄欖型社會結構;實施公共服務提質行動,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工作,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可及;實施精神文化提升行動,傳承弘揚“三線精神”,推動“文旅體康”深度融合發展,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施高效能市域社會治理行動,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促進社會和諧安定,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攀枝花、平安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