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30日電 面對患者,他是一位仁心的醫者;面對同事,他是醫院發展的舵手、領航員。作為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黨委副書記、院長,履新之初鄔建川就開始謀劃醫院未來:在5到10年內,培養5—6個四川省一流的專業學科;帶領醫院在全國公立醫院國考排名中進入 A級,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醫者仁心:將服務延伸到工作時間外
每周六前往德陽市皮膚病研究所,必然會看到正在坐診的鄔建川。自1995年以來,無論他在哪一家醫院任職,周六都是他的工作日。
“很早以前,我在企業醫院上班,工人和學生大多數周六周末才有空。”鄔建川說,考慮到方便職工和學生就醫,他主動要求自己周六正常上班。這一堅持就是近30年,一周上六天班成為鄔建川工作常態。如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工作時間,每周周六的號都會被一搶而空,周六一天看100多個病人是常態。
“醫生三分鐘,病人一輩子。”鄔建川常用這句話來督促自己。
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鄔建川,因患脊髓灰質炎爸爸媽媽經常帶著他跑醫院。求醫路上的不易,在他心里埋下了要成為醫者的種子。踏上從醫這條路,他不僅用自己所學服務患者超過30萬人次,更將醫者愛心溫暖每一位患者。
在鄔建川看來,對于有些患者,三分鐘是遠遠不夠的,但為了后面排隊的患者能看上病,又不得不加快進度。如何破解這樣的難題?2015年鄔建川開始利用微信開展“話聊”。通過微信將醫療服務延伸到8小時以外的時間,這種義務為患者答疑解惑一開始就延續了近十年,一年365天從不間斷。
“以前一個微信群能加5000人,現在升級后,上限人數能達到1萬人。”鄔建川說,他常年都帶著幾個手機,最高峰時候微信總人數達到3萬多人。每天下班之后,鄔建川便會利用晚上9點到10點這段時間集中回復患者提出的問題,每天差不多要回復100多個問題。
打動患者的不僅是醫術,更是這份醫者仁心,讓鄔建川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批患者“跟隨”。鄔建川的這種“話聊”方式也成了德陽醫生爭相效仿的楷模。近幾年,鄔建川先后榮獲“四川好人(愛崗敬業)”“德陽市十佳醫生”、第一、二屆“健康德陽·最美醫者”“2022·最美德陽人”等光榮稱號,成為德陽衛健系統的先進典型。
加快建設:10年內力爭在國考排名中進入 A級
鄔建川不僅是一名醫者,更是醫院領航員,肩負著醫院未來的發展。當前,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正在爭創三級甲等醫院。作為醫院的院長,他已經開始對未來的發展謀劃布局。
“背水一戰,必須成功。”鄔建川說,一是加強人才建設,二是推動學科建設,三是提升服務能力,從而提高醫院整體實力和水平。
其中,專科水平的提升,是目前擺在醫院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醫院前瞻布局未來的重要舉措之一。鄔建川說,作為公立醫院,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未來的使命是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危急重癥和疑難雜癥。這就需要強有力的專科建設。
目前,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有19個省市級的醫學重點專科、臨床重點專科和臨床研究中心,有較好的基礎。未來,該院將從這些優質學科中進行遴選,并給予重點扶持,打造名醫、名科、名院,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區域醫療中心。
三甲醫院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對此,一個5—10年的醫院中長期發展規劃正在鄔建川的腦海中醞釀。
“一個高新技術的成熟期一般需要五年;人才梯隊建設、學科建設大概需要十年時間。”鄔建川說,按照中長期規劃,爭取在5—10年內,實現“國考”成績A級的目標。
奮斗目標: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2022年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在三級醫院“國考”中進步了376名,今年正在如火如荼地創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鄔建川說,這些成績只是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前進路上的一枚枚勛章,而不是最終的目的。
“希望通過以創促建,來全方位、整體性地提高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鄔建川說,作為德陽市級醫療機構,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一直是德陽衛生事業的生力軍,醫院必須建立讓德陽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一流優質醫療服務的能力。
當前,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正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今年5月,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住院綜合樓”項目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明年10月二期工程也將投用,在有效改善就醫環境的同時,接下來醫院一方面要苦練內功,提高醫護人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斷推廣新技術的應用。同時,加大名醫名科的宣傳力度,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老百姓知曉、信任醫院。
“我一定要讓德陽的老百姓不去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在家門口也能治好病。”鄔建川堅定地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