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9日電 (趙瓊)春日,恰是吃山野菜的最好時節,它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珍貴饋贈。近日,汶川縣綿虒鎮碼頭村村民況良全家的刺龍苞種植基地迎來豐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龍潭刺龍苞樹整齊地排列開來,鮮嫩的刺龍苞長滿枝頭,或是花苞或已出梢,空氣中散發著山野特有的清香。

“今年的刺龍苞特別好,市場價格還不錯,剛出來最高賣到了15元/斤。”種植戶況良全開心地說,這兩天正是采收刺龍苞的好時節,他家基本上隔一天就要采收一次,然后拉到汶川縣城進行批發。
綿虒鎮碼頭村地處岷江峽谷腹地,位于綿虒鎮草坡片區,屬于大熊貓公園腹地,這里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和適宜的氣候條件,為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據了解,2019年況良全從山上挖了16棵野生刺龍苞,種在了自家荒坡上,試種很成功,于是他每年都會到大山里去挖野生刺龍苞樹回來種植,到今年,他已經種植了10余畝的野生刺龍苞,每畝地產量大概200斤—300斤,按照如今的市場價格,今年能有近2萬元收入。
刺籠包、鹿耳韭、雪芽菜等山野菜,以其純天然、無污染的生長環境和綠色有機等品質,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刺龍苞種植成功讓況良全看到了更多的可能,于是今年他從大山里挖來野生鹿耳韭種到刺龍苞林下發展起了林下種植,可以看到,鹿耳韭長勢還不錯,待明年就又有一筆不錯的收益。
據了解,除了山野菜,這里還盛產萵筍、蓮花白、甜椒等多種蔬菜,這些蔬菜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成為村民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碼頭村主要以傳統蔬菜種植為主,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產品附加值低,銷售方式主要是以傳統批發市場為主,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近年來,碼頭村兩委積極引導村民進行了刺龍苞、鹿耳韭等山野菜種植,示范效果顯著,而龍潭刺龍苞的豐收,正是碼頭村鄉村振興路上的一個生動縮影。(完)